地理信息:提取遙感影像名種特征并綜合利用這數能特征進行識別
文章發布于:2018-05-30 作者:admin 瀏覽次數:次
地理信息:提取遙感影像名種特征并綜合利用這數能特征進行識別
人類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對外部景物的感知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包括對場景中每個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距高等性質都按照精確的時空方位被完整地感知。
人們在目視判讀遙感影像時,除感受色調,色相的差別外,
還通過形狀和位”的用認來獲得大量的目標信息,
可以說,提取穩定、有效的特征是提高遙感影像自動解譯精度的關鍵,
一般認為,遙感影像特征包括影像色調、顏色、形狀、大小、紋理、圖形、陰影、位置和相關布局,
實驗表明單純依賴遙感形像色調或色彩特征進行計算機解譯,
誤判率難以降低,因為計算機自動解譯所利用的影像信息量有限,
不能全面反映影像中地物的特點。
對任何一種解譯特征來說,利用波段特征很難區分目標地物,
例如利用光諸特征難以區分物理成分相同的南泊與何流、居民住房與工廠廠房。
因此,綜合提取多種影像特征,對特征“組合優化”,不同特征互為補充,
以提高計算機自動解譯精度.這將是通地影像自動解譯的一個發展方向,
對高分辨率衛星影像的自動解譯來說,這種方法更具有優勢,
按照高分辨率衛尼影像特點,
分別對影像的目標地物采用低、中、高三個層次進行特征提取和表達,
低層次的對象是像元,不同地物的差異通過像元點上地物波段特征表現出來,
每個像元對應的數值是該地物波譜特征的表征,提取每類目標地物的波譜特征,
通過分類等方法可以將這些目標對象進行重組,
構藏以對象為基礎的識別單元;
中層次主要提取和描述識別目標的形態、紋理等空間特征;
高層次主要提取和描述識別目標與相鄰地物之間的空間關系。
在此基礎上,結合利用目標地物的形態紋理空間關系等特征,
實現遙感影像目標地物的自動解譯。
為您推薦 地理信息:遙感影像解譯知識獲取子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