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地圖的定義及其基本特性
文章發布于:2018-04-12 作者:admin 瀏覽次數:次
1.由特殊的數學法則產生的可量測性
地圖是按嚴格的數學法則編制的,它具有地圖投影,比例尺和定向等數學基礎,
從而可以在地圖上測量位置,長度,面積,體積等數據,使地圖具有可量測性。
風景畫,地面像片以及沒有經過處理的航片,衛片,雖然也具有投影規則,但由于種種隨機因素的影響,
各處的比例很難確定,也不能進行嚴密的定向。
從不規則的地球表而(自然表面)到制成地圖,
首先是要將自然表面上的物體沿相最方向投影到大地水準面上由于大地水準面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面,
無法用新析的方法精確核述,而夏用一個經過定位的旋轉橢球面去代替它,
然后再將碩球面經過地圖投影法則轉換成平面。經過這些步驟,我們將自然表面上的經緯線投覺到平面上,
建立了坐標系統,成為地圖的數學基礎通過地圍投影生成的地面物體的圖形,
我們可以控制其交形性質,精確地確定其交形大小,使地圖具有更高的科學價值和實用價值。
地理信息:地圖的定義及其基本特性
2.由使用地圖符號表達事物產生的直現性
地圖符號系統稱為地圖的語言,它們是按照世界通用的法則設計的、
同地面物體對應的經過抽象的符號和文字標記。
而風景面和照片則都是寫真的,常常由于比例的縮小而無法解認。
地圖由于使用了特殊的地圖語言來表達事物,具有風景面和照片都無法比報的直觀性的優點。
地面物體往往具有復雜的外貌輪廓,地圖符號由于進行了抽象概括,
按性質日類,使圖形大大簡化,即使比例尺縮小,也可以有清聽的圖形
實地上形體小而又非常重要的物體,如控制點、路標、燈塔等,
在像片上不能辨認或根本沒有影像,在地圖上則可以根據需要,用非比例符號表示,且不受比例尺的限制。
事物的數量和質量特征不能在照片上確切顯示,
如水質、溫度、深度、土壤性質、路面材料、居民地的人口數、工農業產值、利稅等,
在地圖上可以通過專門的符號和注記表達出來。
地面上一些被遮蓋的物體,在像片上無法顯示,在地圖上則可以通過專門的符號顯示出來,
如等高線表示的地貌形態可以不受植被覆蓋的影響,旅道、地下管線、
水下建筑物等都可以不受影響地顯示出來。
許多無形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如行政區劃界線,經緯線,磁力線,太陽輻射等,
在像片上都沒有影像,在地圖上卻可以用符號表達出來。
用地圖語言再現的客觀實體,具有很強的直觀易讀性。
地理信息:地圖的定義及其基本特性
3.由制圖綜合產生的一覽性
制圖綜合是地圖作者在增小比例尺制圖時的第二次抽象,
用級括和選取的手段突出地理事物的規律性和重要目標,在擴大讀者視野的同時,能使地理事物一覽無進。
地面事物千差萬別在符號化的過程中,將性質類似、大小相近的物休賦予同樣的符號,
即實施對地理事物的分類分級,完成了制圖過程中的第一次抽象。
隨著地圖比例尺的縮小,地圖圖上面積迅速縮小,可能表達在地圖上的物體數量、等級、類別都要減少,
這就要對地圖上的物體進行選取和概括。選取那些重要的、大的物體表示在地圖上,
而舍掉那些次娶的和較小的物體。同時還要將復雜的輪廓加以簡化,
對以質量或數量標志區分的眾多等級合井和縮減,這是制圖過程中對地理事物的第二次抽象和升華。
根據上述地圖具有的三個特性,就可以給地圖下一個比較科學的定義:地圖是根據一定的數學法則,
使用地圖語言,通過制圖綜合,表示地面上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聯系及其在時間中的變化和發展的圖形。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地圖的定義不斷地發展變化。
例如,人們在地球上各圈層的研究對象不斷擴展,開始沙及月球及其他行星;
地圖的數據源由于衛星和其他航天器的出現更加豐富: 人們對自然事物的認識程度不斷加深:
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在地圖學中的日益廣泛的應用等,對地圖的定義也出現許多不同的見解。
如將地圖看成“反映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形象、符號校型”,
地圖是“空間信息的圖形表達”、“空間信息載體”、“空間信息的傳遞通道”等。
現在,地圖可以用數字的形式儲存和傳送,同模擬形式迅速轉換,
對地圖內容進行任意檢索和疊加。圍繞這些發展,自然會產生許多的新理論、新技術,對地圖的定義也會產生新的認識。
為您推薦:我國的地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