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測繪地理信息體系
文章發布于:2018-04-09 作者:admin 瀏覽次數:次
按照國家新時期對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的總體要求,
打造由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
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五大業務”構成的公益性保障服務體系,
今年用戶大會的測繪論壇專場以“地理信息與測繪實踐”為主題,
圍繞地理數據生產與管理、大數據與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與制圖、
海量影像管理與分發、天地圖與地理信息公共服務能力等方向組織論壇內容。
京津冀一體化地圖服務
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提出后,北京市組織編制了首部聚焦京津冀地區發展的綜合性地圖集。
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地圖集深入分析京津冀的戰略定位、城鄉規劃、
國土資源、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行政區劃、地理信息等內容,
用直觀的地圖語言展示京津冀地區近年來發展成就,
為京津冀的產業定位與布局提供科學依據,
可作為京津冀地區乃至中央各級政府部門的輔助決策工具。
天地圖建設與應用
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是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主導建設的網絡地理信息綜合服務平臺,
旨在促進地理信息資源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
更好地滿足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本講座主要介紹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的建設背景、
總體架構、建設模式、服務功能、數據資源及應用情況。
信息化測繪體系下的地圖制圖
信息化測繪體系提出了地理信息的獲取實時化、
處理自動化、服務網絡化和應用社會化等一系列要求。
當前地圖依然是測繪地理信息行業對外服務的主要成果形式,
在應急測繪保障、政務測繪保障與公眾地理信息服務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講座從當前數字化地圖制圖面臨的問題出發,分析問題的解決方案,
并給出應用案例,促進地圖制圖的自動化程度與社會化應用水平的提升,
滿足信息化測繪體系對地圖制圖的要求。
海量影像管理及應用
基于ArcGIS影像技術搭建的海量遙感影像管理與服務系統,
作為上海市基礎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重要系統,實現了衛星及航空原始影像、
成果影像的高效管理及元數據編目,并以B/S實現了影像數據的快速共享。
上海市測繪院又進一步在海量影像管理先發技術優勢下,
后續融入了ENVI一體化技術開發了違法用地監測系統,
在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的基礎地理數據服務基礎上,利用影像、
DSM等多源數據進行硬質地表、建筑物、綠地和水體的動態監測,提供在線、按需、可拓展的遙感影像分析應用。
本講座將與大家分享上海市測繪院的海量影像管理技術及創新應用成果。
資源三號衛星影像云服務平臺及“云服務+”計劃
資源三號衛星影像云服務平臺,是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指導下,
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衛星測繪應用中心聯合31個省級測繪部門,
共同構建的一個覆蓋全國的虛擬衛星影像統籌中心、管理中心和服務中心,
該平臺由衛星中心與各節點單位共同建設、運營和維護,以實時推送、
管理和分發以資源三號為主的國產遙感衛星影像,
實現資源三號等國產高分辨衛星影像產品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及各行業的即時共享和高效利用為目標,
服務于政府、行業、企業、社會公眾等相關應用。在云服務平臺建設的基礎上,
探索構建“云服務+”服務平臺,充分結合ArcGIS 10.5 Orthomapping 、imagery portal等新功能融合自主研發的信息提取、
變化檢測、深度學習算法模型等關鍵技術,實現影像數據的大規模化在線自主處理、
數據存儲與管理、次級產品的信息提取及持續動態監測等新型應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