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地理信息,構建智慧幸福感城市
文章發布于:2018-04-04 作者:admin 瀏覽次數:次
互聯網+地理信息,構建智慧幸福感城市
“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項基本指標”,不同的人對于幸福的定義是不同的,但影響我們幸福感知的因素是大同小異的。
城市,為人們提供服務,流通貨物與商品,保護市民安全,提供教育資源,
但如何使城市更加智慧的運轉,給市民更加優質的生活環境呢?
需要從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知因素出發,解決市民生活中痛點問題,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
而運用互聯網+地理信息系統的相關智能技術,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設中最前沿性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方法,
地理信息系統作為全球信息化浪潮的重要組成部分,集地理學、測繪和遙感學科、計算機學科、
環境科學、空間科學、信息科學和管理科學為一體的新興邊緣學科,正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關注。
智慧交通 告別擁堵
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交通擁堵是老百姓一直熱議的問題,
也是每個市管理者的心病,管理者想要探索出更加高效、更加有影響力的交通管理方式,亟待智能技術的輔助。
智慧交通運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緩解交通擁堵問題上通過搜集出行相關信息數據,
建設“數字交通”工程,通過監控、監測、交通流量分布優化等技術,進行篩選分析,
建立綠色交通指標體系,從而使管理者作出更合理的交通規劃,有利市民出行,
大大降低市民在交通擁堵上浪費的時間,確保交通運輸安全、暢通,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
在停車服務問題上,整合停車資源,提升停車服務水平,優化停車資源利用效率是目前工作的重點方向,
2017年由政府推動的“共享停車”在各地陸續試點啟動,盤活現有的停車資源,對傳統停車場進行智能改造,
將車位信息接入云端,通過各類APP接觸到消費者,同年,在各地停車場的PPP項目相繼落地,有利于合理配置停車資源,緩解停車難的問題。
智慧醫療 解決“看病難”
百度百科對于智慧醫療的定義是: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臺,
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
也有人說智慧醫療=人工智能+醫療,這一公式是對智慧醫療的完美解釋。
傳統醫療方式所面臨的困境是,掛號難、住院難、開藥難、報銷難等幾大難題,醫護場所人滿為患,
社區醫護場所無人問津,病人就診手續繁瑣等問題都是由于醫療信息不暢,醫療資源極端化,
醫療監督機制不全等原因導致,要想解決傳統醫療給人們帶來的困擾,需要從多方位出發,
全面性的解決問題,聯想集團副總裁尉偉東表示:
“看病不是掛號的問題,而是大量醫療流程的重組、變革和優化的問題,不能光做外面,治表不治里是沒有用”。
智慧醫療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
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不斷的融入更多的人工智慧、傳感技術等高科技,
使診療方式逐步走向智能化,化簡診療程序,讓信息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路。
不僅是交通和醫療,智慧城市建設還輻射到了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教育、社區、能源、
商務等都是智慧城市的組成部分,也是市民對于城市幸福感知的因素,
互聯網+地信的產業融合給智慧城市的建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也為城市提升市民幸福感帶來了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