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為普及地理信息知識 這些國家的年輕人分享了工作經歷
文章發布于:2018-11-30 作者:admin 瀏覽次數:次
連日來,在德清召開的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不僅云集了地理信息相關領域的“大咖”,還得到這一行業青年從業者的聚焦關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來自尼泊爾的地理信息工作者Uttam用中國的這句古語來概括他所從事的工作。他介紹,尼泊爾遭遇地震后,無人機等測繪設備和技術在救災、災后重建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此地理信息技術得到重視。因此,Uttam等年輕人發起了“Flying Labs”的行動,并成立實驗室,將測繪技術和成果用于服務公眾,滿足社會需求。如用測繪技術來保護自然資源,促進農業生產。
蒙古約有290萬人使用互聯網,因此蒙古政府非常重視數字化的轉變,正在嘗試將所有政務服務放在一個統一的線上平臺為公眾服務,這其中地理信息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蒙古地理測繪局工作的Bayarmaa Emkhtur說,她留意到,很多人并不知道地理信息的重要性,在不少地方存在數字鴻溝。目前,蒙古正在制定地理信息政策框架,努力讓大家了解地理信息的意義。
國土面積僅700多平方公里,卻擁有170多個島嶼的湯加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的?湯加土地和資源部地調員介紹,全球氣候變化為湯加的農作物生產帶來了很大影響,洪災、高溫、颶風等自然災害不斷令農作物遭殃。地調員常年在外搜集數據,監測地形變化和海平面的上升數據,為地質局建模分析提供基礎支撐。
圭亞那地理測繪和規劃委員會的Oleta Williams介紹,他們正在開展一些培訓項目來普及地理測繪知識,如無人機的使用等。從今年開始,圭亞那的兩所大學還開設了測繪的相關課程和專業。他們希望地理信息測繪在當地年輕人中實現100%的普及程度。
峰會現場,還有來自中國、喀麥隆、加納等多個國家的地理青年們暢聊工作經驗,交流新思維,地理信息成為國際交流的新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