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信規模2020年有望達1500億美元
文章發布于:2018-11-21 作者:admin 瀏覽次數:次
近年來,隨著我國北斗、高分、風云等一系列衛星系統的日趨完善,地理信息行業產業得到快速發展,自然資源部表示,到2020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規模有望達到1500億美元。
地理信息技術 保護生態顯身手
本周在浙江省德清縣召開的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在技術與應用展覽上,記者看到遙感大數據技術已經在地災普查詳查、設施風險診斷、災害應急響應以及城市治理等領域得到全新的發展和應用。
在這個中意合作的遙感大數據展臺上,展示了通過大數據在線瀏覽,獲取形變分析報告,快速實現對建筑物、電力、水利等工程設施以及地質災害隱患區的風險篩查、分析、預防的技術。
意大利參展商 瓦西尼·布魯諾:我們通過快速獲取的雷達影像,為地面上的各種地質災害,例如地震和滑坡、泥石流等等,提供第一手自然災害的資料。
參展商 李吉平:在不久前的金沙江滑坡事件中,我們及時通過我們的技術發現三處比較危險的地方,存在著快速形變的可能性,相關的部門采信了我們的數據,對滑坡進行及時預防,也保證了現場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
在另一展臺上,一顆小小的衛星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武漢大學教授 李德仁:“珞珈一號”就是一顆用夜光遙感觀察人類活動的衛星,是中國第一顆夜光遙感衛星。
"珞珈一號"裝配了高靈敏度夜光相機,理想狀態下可16天完成一次全球夜光影像的繪制。它傳回的夜光影像可制作成夜間GDP指數、碳排放指數、城市住房空置率指數等專題產品。可應用于社會經濟參量估算、森林火災等生態環境災害監測等領域。
武漢大學教授 李德仁:“珞珈一號”已經向全世界發布了5萬多景免費的數據,支援聯合國,幫助瑞典解決火災的問題,印尼有火山,有地震海嘯,“珞珈一號”支援他們做研究,得到了他們的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