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各地紛紛成立大數據管理局 智慧城市建設五大難題有望解決
文章發布于:2018-10-24 作者:admin 瀏覽次數:次
近期,湖南、遼寧、海南、山東、江蘇、廣東等省的機構改革方案已經通過,其中山東、福建、浙江、重慶等省市新成立了大數據管理局,再加上廣東省2014年2月在省經信委內部設立大數據管理局,2017年2月,貴州省公共服務管理辦公室更名為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為省政府正廳級直屬事業單位,意味著很多省份開始高度重視大數據戰略和智慧城市戰略,而大數據管理局的設立將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有力抓手。各省市大數據局成立情況部分如下:
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
2017年2月,貴州省將省公共服務管理辦公室職責全部劃入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將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承擔的有關數據資源管理、大數據應用和產業發展(除電子信息制造業外)、信息化(除“兩化融合”外)等職責,整合劃入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此外,貴州省信息中心(省電子政務中心、省大數據產業發展中心)調整由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管理。
福建省大數據管理局
在新一輪機構改革中,設置省政府部門管理機構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加掛省大數據管理局牌子。
山東省大數據局
為主動適應數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解決部門信息“孤島”和信息“煙囪”問題,加快推進“互聯網+電子政務”,建設“數字山東”,在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大數據和電子政務等管理職責的基礎上,組建省大數據局,作為省政府直屬機構。
浙江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
按照黨的十九大關于發展大數據、建設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的部署要求,組建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負責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和大數據資源管理等工作。通過組建這一機構,進一步加強互聯網與政務服務的深度融合,統籌管理公共數據資源和電子政務,推進政府信息資源整合利用,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進一步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數字浙江建設。
廣東省政務服務管理局
為統籌推動“數字政府”建設,促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協同應用,提升政務服務能力,成立省政務服務管理局。
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
將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人工智能、大數據、信息化推進職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社會公共信息資源整合與應用、智慧城市建設職責等整合,組建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作為市政府直屬機構。
具體到當下各級政府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的智慧城市建設,大數據無疑更是關鍵中的關鍵。然而,從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的具體實踐來看,最大痛點和瓶頸也正是數據的匱乏。
各地大數據匱乏的核心癥結在于各級部門未能充分認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缺乏匯集大數據的意識和動力,而關鍵則是缺乏相應的大數據相關機構。
大數據管理局的成立表明,當地政府已充分認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專職機構的設立也能真正敦促各級各部門更重視大數據建設,進而為當地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燃料。
在實踐中,大數據管理局的成立,多元關聯的大數據能發揮更好的效用,為智慧城市發展解決以下五大難題:
一、“劃”而不“規”城市管理欠賬
大數據通過城市地理、氣象信息等自然和經濟、社會、文化、人口和其他人文社會信息挖掘,為城市規劃提供強大的決策支持,以加強科學性和前瞻性的城市管理服務。
大數據的出現將有助于深入分析城市現狀問題、了解城市變化情況、準確判斷城市發展,剖析城市發展動力機制,進一步通過開展城鎮化動態監測與評估,探索城鎮化發展的客觀規律。在大的城市發展趨勢中分析區域協同、生態、社區、交通等綜合性問題,思考城市的空間布局和設施配置。
二、城市小病多監督管理難精細化
大數據連接散落在城市各個單元的數據資源,打通城市神經網絡,讓數據幫助城市來做思考、決策和運營,實現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
大數據為實現精細化管理、解決城市管理難題,開辟出了一條獨特的路徑。將數據轉換為科學合理的業務模型,形成城市基礎運行能力、城市實時“健康”狀態的大視圖,形成“全時段、全區域、自動化、多途徑”的事件預警網絡和協同治理體系,為城市綜合治理提供決策依據,讓城市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三、紅綠燈與攝像頭最遙遠的距離
說起來難以置信,從紅綠燈到交通攝像頭,它們在同一根桿上,但從來沒有通過數據被連接過,攝像頭看到的東西永遠不會變成紅綠燈的行動。這既浪費了城市的數據資源,也加大了城市運營發展的成本。
大數據讓這一現象得以終結,從攝像頭得到了即時交通流量,通過對這些流量數據的分析,可以優化路口的時間分配,對整個城市交通的流暢度提升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提高交通效率。
四、產業集群協作水平低潛能待釋放
大數據協助政府部門更加直觀地了解和掌握區域內產業的活躍現狀與活力變化趨勢,挖掘本地區活躍度高的行業并分析成因,為政府產業升級的后續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
大數據為區域產業集群和產業活力分析畫像,利用已經建成的基礎數據、分析、展示平臺,輔助政府決策,使產業集群效應不斷釋放,激活產業活力。
五、群眾辦事“跑斷腿、磨破嘴”
大數據的建設,為創新政務服務管理體系、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提供新思路。并不是簡單地把辦公平臺搬到網上,而是結合互聯網思維及共享理念,在“讓群眾少跑腿”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真正做到了避免重復提交辦事材料,就近能辦、同城通辦、異地可辦,多渠道“一網”通辦,形成了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信息體系,是真正意義上的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單一服務向綜合服務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