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自然地理規律和制圖綜合
文章發布于:2018-06-27 作者:admin 瀏覽次數:次
智慧城市:自然地理規律和制圖綜合
地貌、水文、氣候土壤、植物和動物構成了自然界的六大要素,
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互相滲透,
反映了自然地理環境分布的規律性一地帶性規律和非地帶性規律。
地帶性規律是在熱力分帶性基礎上形成的,
從赤道到極地可分為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帶等若干熱量帶;
非地帶性規律是在地球內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存在著陸地和海洋,
陸地上又存在著高山和平原,由于這些因素的影響,
氣溫、降水、植被等現象的分布沒有顯著的緯度分帶特征。
地帶性因素和非地帶性因素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聯系的。
非地帶性因素是在地帶性因素背景上由非地帶性因素干擾而出現的某些現象,
多少帶有地帶性因素影響的烙印,只是在不同的情況下,其表現程度有所差異。
在編制地圖時所采用的制圖綜合方法,
是建立在對制圖區城地理特征整體認識的基礎上的將區域所反映的現象縮小、概括,
以反映最典型的、主要的、本質的東西,揭示自然現象分布的規律性。
制圖綜合不僅對現象進行形狀概括,還要對其數量質量特征進行概括。
例如對于土壤分布圖,當比例尺較大時,可表示到亞類,
而且對其分布的范圍可詳細表示;縮小比例尺后,一方面要進行形狀的化簡,
另一方面要改變分類指標,可能只表示到土類。
只有這樣,才不致破壞地圖的易讀性,才能保留和選取最能反映本區域的最顯著最典型的特征。
由于制圖綜合目前尚沒有統的指標,
要根據地圖的用途地圖比例尺、制圖區域地理特點等因素來確定,
所以綜合的過程包含著編者的主觀因素、智能的高低以及對現象認識的程變。
要想制作出高質量高精度、高水平的地圖,
地圖工作者必須具備充實的地理理論知識,把握住制圖區域的景觀特征。
為您推薦 測繪工程:不同等級地理系統境界的選擇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