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地理內容與客觀實際的相應性
文章發布于:2018-06-21 作者:admin 瀏覽次數:次
智慧城市:地理內容與客觀實際的相應性
地理內容與客觀實際的相應性指的是地圖上所表達的地理內容
在多大程度上真實地反映了客觀實際,
在多大程度上正確地表達了制圖對象的類型特征和典型特點。
為此應當分析:
(1)分級是否和實地相符
地圖上表達的內容要素一般是要分級的,這種分級應該能反映物體間某種從量到質的差別,
不應當把實際上差異大的目標劃分到同一級別中去,
也不應當把一切條件都相當的目標分到不同級別中去,
分級后還應能反映出具有最高或最低等級的物體同一般物體的真實差別。
例如,人均占有糧食的分級應能明確區分出
能為國家提供大量商品糧的地區和需要國家大量供應糧食的地區;
人均收入水平的分級應能明確區分出貧困線和小康水平等,
從而體現出地域差異。
(2)各要素的圖形能否反映地區的類型特征和典型特點
在區域研究中我們了解到地區各要素的類型特征和典型特點,
分析資料時就要看其是否能在資料圖上反映出來,反映的程度如何。
由于地區是用符號表達的,隨著地圖比例尺的縮小,
各要素之間的爭位性矛盾越來越突出,處理不當也會破壞地圖和實地的相應關系。
(3)各地區之間的密度對比是否正確
隨著地圖比例尺的縮小,是地上的許多物體被舍掉了,
反映出來的常常只是其中一部分較為重要的物體。
地圖和實地的相應關系還表現在各地區間的對比關系。
在作為制圖資料進行評價時,只要各地區間密度等級的順序得到保持就可以了。
否則,根據基本資料遍圖就會出現疏密倒置的情況。
為您推薦 智慧城市:地圖的政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