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的圖形表達
文章發布于:2018-06-15 作者:admin 瀏覽次數:次
地理信息的圖形表達
(1)定名量表
在眾多事物中只根據固有特征進行區分時,可采用定名量表,
即在區分制圖現象時只根據定性關系而不涉及定量關系。
地圖上表達物體的分布、狀態、性質等可以使用定名量表。
對點位數據進行定名區分的例如城鎮、采石場、北極等;
線性數據的例如河名、路名;
面積數據的例如土地利用類別等。
(2)順序量表
按某種標志把制圖物體或現象排序,表現為一種相對的等級,稱為順序量表。
它只能區分出大小、主次、新舊等相對等級,不能產生對象的數量概念。
例如可區分為大港口和小港口,大、中、小城市等。
其排序標志可以是單因素的,也可以是多因素的;
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以某種數量關系為依據的。
順序服表所表示的變量無起始點,也無單位,也不能表明差別的具體量。
(3)間隔量表
如果給順序量表賦予一定的量的概念 ,
即利用某種單位對順序增加距離信息,就成了間隔量表。
為使用間隔量表,必須利用某種標準單位然后再用該單位表示不同的量。
例如,可用標準單位度(攝氏度或華氏度)區分溫度,用人口作為標準單位(人口單位)區別城市大小,
用長度標準單位(米或英尺)表示高程差等。
有了單位,再加上距離信息,如1-10,10~20,就構成了間隔量表。
根據間隔量表,讀者能獲得關于差別大小的概念。
因此,它是比定名量表和順序量表對制圖對象更精確的描述,但不能獲得某物體具體的量。
(4)比率量表
這是一種完整的定量化的方法。
它不但有計量單位,而且有起始點,可以描述客體的絕對量。
例如,高于基準面的高程、氣壓、溫度、降雪降水強度、城市人口、貨運噸位等,
均可采用比率量表計量。
大多數涉及長度、面積、體積的計量單位是根據比率量表確定的。
四種量表是有序的,按其精度排序為定名量表<順序量表<間隔量表<比率量表。
也就是說,在制圖中可以把比率量表處理成間隔、順序和定名量表,
而定名量表的數據卻只能用定名量表來表達,不能改變成為任何其他形式的數據。
定名量表表現質量差異,順序量表有等級感,
只有間隔量表和比率量表才能顯示數量差異,比率量表則是間隔量表的精確化。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空間地理數據無限多,幾乎都可以用符號表示在地圖上。
為您推薦 地理信息:地理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