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影像解譯的基本方法
文章發布于:2018-05-29 作者:admin 瀏覽次數:次
地理信息:影像解譯的基本方法
遙感影像解譯過程中,如何利用解譯標志來認識地物及其屬性,
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直判法。
通過遙感影像的解譯標志,能夠直接確定某一地物或現象的存在和屬性的直觀解譯方法,
一般具有明顯形態、色調特征的地物和現象,多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解譯。
(2)鄰比法。
在同一張遙感影像或相鄰較近的遙感影像上,進行鄰近比較,
進而區分出兩種不同目標的方法稱為鄰比法。
這種方法通常只能將不同類型地物的界線區分出來,但不一定能鑒別出來地物的屬性。
(3)對比法。
對比法是指將解譯地區遙感影像上所反映的某些地物和自然現象
與另一已知的遙感影像樣片相比較,進而確定某些地物和自然現象的屬性。
可以理解為利用典型樣片或多時相、多光譜的像片和彩色像片,進行對比分析判讀。
通過與典型樣片影像的對比分析,能夠得到新的啟發,而使不易解譯的地物,得到準確的解譯。
但應注意,對比必須在同等條件下進行,如地區自然景觀、氣候條件、地址構造等應基本相同,
對比的影像應是相同的類型、波段,遙感的成像條件也應相同。
(4)邏輯推理法。
借助各種地物或自然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所表現的現象,
間接判斷某一地物或自然現象的存在和屬性。
當利用眾多的表面現象來判斷某一未知對象時,
要特別注意這些現象中哪些是可靠的間接解譯標志,
哪些是不可靠的,有時會出現矛盾現象,
這時就應分析哪些線索是反映未知對象的真實情況,
哪些是假象,從而確定未知對象的存在和屬性。
在解譯過程中這種方法會經常用到。
為您推薦 地理信息:影像目視解譯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