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理信息:國產高分辨率衛星介紹
文章發布于:2018-05-17 作者:admin 瀏覽次數:次
廣州地理信息:國產高分辨率衛星介紹
高分專項是指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
它是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 -2020年))中確定的16個重大專項之一,
高分專項建設目標如下:
(1)建設基于衛星、平流層飛艇和飛機的高分辨率先進觀測系統,
與其他觀測手段結合,形成全天候、全天時、全球覆益的對地觀測作力,
(2)整合井完善地面資源,建立數據與應用專項中心,
到2020年,建成中國自主的防地、大氣、海洋先進對地觀測系統,
為現代農業、防災減災、資源環境公共安全等重大領坡提供服務和決策支持.確保掌握信息資源自主權,
促進形成空間信息產業鏈。
中國商分辨率對地觀測 系統重大專項近年來取得了斐然成就,
2013年,4天看迫地球、分辨率達到2 m的“高分一號”發射升空;
2014年,空間分排率優于1m、幅寬大于45km的“高分二號”成功運行,
標志著中國遙感技術進入了亞米級時代;2015年6月和9月,
“高分八號”和“高分九號”分別發射升空;
2015年12月,中國首顆運行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的既視衛星“高分四號”成功發射,
它可以每10 min拍照一次;
2016年8月,中國首顆C頻段多極化高分辨率微波通感衛星“高分三號”成功發射,開始進行全天候觀測。
接下來,中國還將陸續發射的高分五號到七號衛星也各有千秋,
“高分五號”將是中國首顆民用高光諧衛星,“高分六號”則將替換“高分一號”,
其技術會更加全面,“高分七號”預計在2018年發射,它將是中國首顆亞米級光學立體測繪衛星,
“高分”系列衛星覆蓋了從企色、多光譜到高光譜,從光學到雷達,
從太陽同步軌道到地球同步軌道等多種類型,
構成了一個具有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和高光譜分排率能力的對地觀測系統,
1.高分一號
“高分一號”衛量(GF-1)于2013年4月26日在酒染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丁運載火前成功發射,
是中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首發量,
GF-1衛星搭載了一臺2m分辨率全色和一臺8m分辨率多光譜相機,
四臺16m分辨率多光諾相機,設計壽命為5~8年。
GF-1衛星具有高中空間分辨率對地觀測和大幅寬成像結合的特點,
2 m分辨率全色和8m分辨率多光譜影像組合幅寬優于60 km,
16 m分辨率多光譜影像組合幅寬優于800 km,為國際同類衛星觀測幅寬的最高水平,
從而大幅提開觀測能力,并對大尺度地表觀測和環境監測具有獨特優勢。
2.高分二號
“高分二號”衛星于2014年8月19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塔載有兩臺高分辨率1m全色、4m多光譜相機,
具有亞米級空間分辨率、高定位精度和快速姿態機動能力等特點。
GF-2衛星是中國目前分辨率最高的民用陸地觀測衛星,星下點空間分辨率可達0.8m,
標志著中國遙感衛星進入了亞米級“高分時代”。
3.高分四號、高分三號
“高分四號”于2015年12月29日成功發射。
作為中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分辨率光學成像衛星,
也是當時世界上空間分辨率最高、幅寬最大的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
還是當時中國時間分排率最高、設計使用壽命最長的逼感衛屋,堪稱”天眼”。
它的應用顯著提升了中國天基對地的通感觀測作力。
2016年8月10日,
中國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國內首顆分辨率
達到1 m的C順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高分三號”衛星送人預定軌道,
圓滿完成發射任務。
“高分三號”衛星作為高分專項中的首顆微波遙感衛顯,與其他光學遙感衛星相比,
它最大特點就是配置有一套先進的全極化合成孔徑雷達教荷,
解決了在夜間以及多云、雷雨等氣象條件不好的情況下的觀測難題能夠提供全天時、全天候的遙感成像。
“高分三號”的成功發射將能極大地改善中國民用天基高分辨率SAR數據
嚴重依賴進口的現狀.其數據將服務于海洋、減災水利、氣象以及其他多個領域,
為海洋監視監測、陸地環境資源監測和應急防災減災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4.資源三號
資源三號測繪衛星(ZY3)于2012年1月9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是中國第一顆民用高分辨率光學傳輸型測繪衛星,它搭載了四臺光學相機,
包括一臺地面分辨率2. lm的正視全色TDICCD相機、兩臺地面分辨率3.6m的前視和后視
全色TDI CCD相機、一臺地面分辨率5.8m的正視多光譜相機,
數據主要用于地形圖制圖、高程建模以及資源調查等,
衛星設置壽命5年,可長期、連續穩定地獲取立體全色影像、多光譜影像以及輔助數據,
可對地球南北緯84“以內的地區實現無縫影像覆蓋。
為您推薦 地理信息:氣象衛星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