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地信:RTK的未來是什么?
文章發布于:2019-11-08 作者:admin 瀏覽次數:次
導讀:2018年國內幾大廠家的RTK銷售總量已超過13萬臺,估計產值數十億,可以說,經過近20年的發展,國產RTK不僅在國內實現了進口替代,也走向海外,成為國內測繪裝備外貿出口的主要產品。客觀講,國產在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生產制造、品質把控方面的水平已經非常接近國際競爭對手,但在創新方面基本還是跟著別人屁股后面走,可能大家認為RTK已經沒有什么花樣可玩,都去搞無人機,Lidar一類的新產品去了。其實仔細想想,RTK真的就山窮水盡了嗎?
就這個問題,不妨先了解下RTK的幾個發展方向:
一、傾斜RTK
萊卡在2016年InterGeo上發布了免校正傾斜測量RTK,一時轟動業內,國內廠家經過這兩年的探索和積累,也推出了相關產品,如下圖, 使用無校正傾斜RTK免去了對中過程,外業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二、星基RTK
RTK配上星基增強服務,對于海洋測量、無網絡信號的陸地測量有明顯優勢,這兩年隨著國內幾大廠家的系統建設推進,星基PPP功能必然會成為RTK產品的一個重要技術指標。
三、多系統RTK
后年,全球四大系統加起來有120多顆衛星,對于像城市測量、山區測量等半邊天、一線天的場景下也能正常固定,所以,北斗三、伽利略將帶來一次RTK產品的全面換代升級。
四、軟件RTK
現在手機的計算能力(CPU)越來越高,軟件接收機(Software GNSS Receiver)的發展從技術上講已具備條件,從大眾市場的需求上講,低成本、簡易型軟件RTK也許會迎來發展的春天。
五、慣導RTK
大家知道INS與GPS 的組合通常有松組合、緊組合和深組合三種模式。其中深組合(超緊組合)可以利用INS測量值,加速度、速度等信息對接收機的信號跟蹤進行輔助,是屬于信號處理層次的底層融合,對于高動態、復雜環境下的接收機性能提高有幫助,一直以來僅在軍事、科研等領域應用。隨著MEMS IMU的成本下降及性能提高,未來慣導與RTK的結合將不僅僅是用來做姿態改正(傾斜測量)、短時間的衛星失鎖連續測量,更有價值的是通過深組合帶來信號更好、更穩定、精度更高的RTK接收機。
六、視覺RTK
隨著像無人機、無人車等自動化載體的流行,RTK與視覺定位技術的融合已成為趨勢。視覺增強型RTK (Vision enhanced RTK)利用GNSS與視覺系統(如相機)的數據在誤差源的相互獨立性和排他性的特點,將高精度GNSS定位和計算機視覺技術深度融合、在數據層上讓二者互相校正,從而保證了在各種復雜場景中(樹林或電磁干擾環境)實現厘米級精度定位。
七、結語
俗話說鮑魚龍蝦都是擺出來裝點門面給人看的,真正吃飽肚子的還是白米飯,RTK就是我們的白米飯,專注做好主營業務才是穩健發展的基石,少研究一些互聯網思維,多一點深度學習,因為我們需要的是核心技術,而不只是學會送快遞。